【编者按】习总书记说,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。学习党史、国史,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、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。在八婺大地上,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,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党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他们的事迹,可歌可泣;他们的精神,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。
我们与中共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一起,为你打造一份权威的金华党史读本。每周一晚上推出,以供夜学的你。
毛泽东曾建议浙江省委领导要努力开发黄土丘陵,把金华地区建设成为浙江省的一个商品粮基地;他曾为兰溪上华的养猪经验作过批示;他曾特意让所乘专列停靠在金华,专门与金华地方领导座谈农业生产。
1955年1月10日,中共中央发出《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》。在此轮收缩、整顿中,浙江省的起伏最大,反映最强烈,毛泽东也因此于4月亲自来浙江视察。
1955年4月,毛泽东经过金华时视察农村
1955年4月,毛泽东在金华农村察看农作物生长情况
1955年12月中旬,毛泽东在一年中第四次踏上浙江的土地,他要集中动手重编在夏季就已编好的《怎样办农业生产合作社》。毛泽东为书中的104篇文章撰写了编者按语,合起来有4万多字,堪称对中国合作化运动的一次系统而集中的论述。毛泽东还为浙江的7个典型材料写了按语,兰溪县上华合作社的经验《这里养了一大批毛猪》就是其中一篇。毛泽东在按语中写道:
“养猪是关系肥料、肉食和出口换取外汇的大问题,一切合作社都要将养猪一事放在自己的计划内,当然省、专、县、区都应有自己的计划。猪的饲料是容易解决的,某些青草,某些树叶,番薯藤叶和番薯都是饲料,不一定要精料,尤其不一定要用很多的精料。除了合作社公养以外,每个农家都要劝他们养一口至几口猪,分作几年达到这个目的。某些少数民族禁止养猪的和某些个别家庭因为宗教习惯不愿养猪的,当然不在此内。发展养猪事业要有一套奖励办法,浙江省上华合作社的经验可供各地参考。”
重编工作结束后,经过反复斟酌,书名定为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》,并于1956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1956年1月出版的《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》(上、中、下)
位于兰溪市上华街道上华村的“毛主席批示纪念陈列室”
陈列室内景
1959年8月21日,毛泽东乘坐专列沿浙赣铁路来到金华,召集金华地委和有关县委的负责人进行座谈。浙江省委确定的金华地区参加座谈的人员有:金华地区专员梁长庚、金华地委副书记沈芸、金华县委书记李子正、兰溪县委书记王新三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、衢县县委书记张复兴(因在路上被堵未能赶到)。
参加座谈的地县负责人在毛泽东专列上吃了晚饭,菜简单得让他们不太相信:几碟小菜,外加一碟辣椒。车上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,毛主席也是这样的伙食。
在见到毛主席后,几位地县负责人再次感受到了毛主席的生活简朴:身穿一件已洗得褪了色的用杭纺制成的宽大睡衣,脚上穿着一双旧拖鞋。
毛泽东十分关心金华的农业,座谈时详细询问了农业丰收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,并亲自做了记录。毛泽东首先问道:“你们这里农业生产情况怎么样?”当讲到生产指标时,毛泽东认真地说:“指标要留有余地,不要说大话,不要吹大牛,不要光听上面那一套!”当讲到粮食收购任务时,毛泽东关切地交待:“千万不要收过头粮啊!”当讲到基层干部作风时,毛泽东严肃而又幽默地指出:“千万不可高指标、放空炮、强迫命令假汇报啊。”
谈话中,毛泽东问时任永康县委书记的马蕴生:“你说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?”马蕴生脱口而出:“五指岩生姜很有名。”
毛泽东轻轻地摇了摇头说,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,香火长盛不衰,最是出名了!毛泽东还说:“其实胡公不是佛,也不是神,而是人。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,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,人民纪念他罢了。”
说到这里,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: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,很重要啊!”毛泽东又说:“你们永康还有个刘英,牺牲时还很年轻嘛,为人民牺牲,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的嘛!”
抗日战争期间,刘英先后担任中共浙江临时省委书记、省委书记。1942年2月8日,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,5月18日在永康方岩就义。图为刘英